新聞詳情

高層再出新政,“物業管理全覆蓋”意味著什么?

發表時間:2022-02-28 15:28
2月24日,國新辦舉行了推動住房和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發布會,住房城鄉建設部介紹十四五開局主要工作,其中提及大量老舊小區居民對改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提出迫切要求。今年將繼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在各地方體制機制創新試點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創新金融支持方式、促進存量住房用途調整等措施,把這項重大民生工程、發展工程做好。


今年1月份,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了《關于印發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指南的通知》(以下簡稱《指南》),結合30省、自治區、直轄市和60余城市、超過200個老舊小區調研,總結廈門、沈陽等地創新實踐基礎上,提出完整居住社區建設基本要求。針對居住社區建設中突出問題,提出6大類20項建設內容,明確建設指引詳見附錄。其中,針對物業服務和社區管理短板,《指南》提出物業管理全覆蓋和健全社區管理機制的實操方法。


未來幾年,推進全國居住社區、尤其是存量老舊小區走向物業管理全覆蓋,是政策明確的指引方向,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物企需要關注和把握物業管理全覆蓋下的發展機遇,與政府協同配合,共同嘗試、探索、突破全覆蓋工作中的難點,提供創新性、建設性解決思路。把握歷史機遇,為企業在城市級別提升管理密度、運營能力、智慧化轉型等奠定基礎。


圖片



圖片

物業管理全覆蓋帶來新增長空間


物業管理全覆蓋的難點和重點,在于老舊小區。


我國在2000年開始,樓市進入黃金期,住宅建設規模及檔次提升;引入專業化物業公司,服務水平提升;1999年開始征收房屋維修大修基金,新建住宅公共維修得到資金保障。而老舊小區,主要建于2000年以前,包含房改房、集資房、安置房等多種類型。由于建成年代早,環境及基礎設施差、產權關系復雜、物業管理缺失等多種因素,成為居住環境差、居民意見大、社會矛盾突出的聚焦點。


自2019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以及住建部等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19年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通知》表態開始,十三五期間的棚戶區改造基建模式逐漸結束,全面轉向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模式,即對存量的環境整治和改造提升。


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指導意見》,計劃到十四五末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約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2021年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56萬個,超額完成年度計劃。


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全面推進,改造完成后,如何實現長期有效管理,是政府和居民關注的重要民生工程。伴隨著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的推進,改造后的居住社區物業管理,深刻影響居民生活品質。


各省市陸續制訂相應行動計劃,明確時間和路線,推動黨建引領下的物業管理全覆蓋。


以山東省為例,省住建廳《2021年全省物業管理工作要點》提出,專業化物業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省“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覆蓋率達到90%,新建住宅小區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從60%到90%的覆蓋率增長,在存量時代,為物業管理行業發展帶來新增量空間。


圖片


圖片

圖片

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難點與實踐


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難度高,物業工作開展難。主要難點包括基礎設施稟賦差、觀念落后收費難、產權復雜協調難等多方面。


  • 基礎配套不完善、設施設備落后增加了物業管理成本。沒有大修基金、維護養護難,硬件設施長期得不到維護,都將直接拉高物業管理的成本投入。


  • 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收費難。老舊小區老人、退休職工、外來打工人員等弱勢群體多,收入偏低。一些老舊小區居民原是單位退休職工,認為物業服務費原單位承擔,沒有繳費觀念。收費少、服務差、不愿繳費,形成惡性循環。


  • 參與方復雜、利益訴求多,矛盾協調難。老舊小區往往包含公房、私房、企管房等各種類型,產權復雜。其中大量房屋出租,又造成流動人口多、治安環境差。違法違規建設普遍,居民矛盾突出。例如,隨著車輛保有量增加、停車難,私自安裝地鎖普遍、影響出行,頻繁造成鄰里糾紛。


  • 盈利微薄運營難。作為主要收入的物業費,本就收費標準低且收繳率低。開展多種經營,社區是否存在可挖掘的空間資源、以及如何運營存在難點。缺乏持續盈利模式,則無法維持物業管理的長期可持續的良性發展。


各地積極探索老舊小區改造和物業管理全覆蓋的具體實現路徑。


以北京為例,在“十四五”改造規劃中明確提及,探索形成以民營企業為實施主體的“勁松模式”及國有企業參與實施的“首開經驗”。


“勁松模式”中,勁松街道引入社會資本愿景集團,簽訂為期20年的運營協議,社會機構參與更新與物業管理。勁松一區、二區作為先行試點,由愿景集團投入改造。愿景集團一方面提供“先嘗后買”的專業化物業服務獲取物業收入,另一方面挖掘新增公共資產運營權,與專業機構合作運營,獲得“微利”回報。通過后續物業管理服務使用者付費、政府補貼、商業收費等多種渠道,實現一定期限內投資回報平衡、“微利可持續”。


北京市屬國企首開集團,“政企合作”,和石景山、東城、西城等區政府簽署老舊小區更新和物業管理服務戰略合作協議。首開集團打造北京市非經資產接收、管理、處置、運營平臺,統籌小區和首開集團周邊資源。完善物業管理,實行“先嘗后買”和“持續更新”。首華物業從物業費、停車費、低效空間再利用、便民服務等方面為居民提供服務。物業費收取方面,通過成立物管會,引入第三方服務評估機構,明確物業服務收費標準。盤活低效空間再利用,分為公益空間和盈利空間,例如將空置車棚布局成便民服務業態。石景山區通過產權單位擔一點、政府資金獎一點、居民個人出一點、公共收益收一點的“四個一點”打通資金籌措渠道。


龍頭物企也在老舊小區管理領域積極探索。


重慶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為其北區老舊小區引入碧桂園服務,打造重慶城市有機更新的先行先試重點區域。萬科在北京、深圳、武漢等地試點與政府合作承接老舊小區物業管理。


龍頭企業攜管理優勢、效率優勢,從提升城市管理濃度視角,將老舊小區管理與城市服務進行資源統籌、通盤考慮。例如,在維護保養市政設施之余,連帶做好周邊老舊小區的綠化和保潔。采用居民出一點、政府補一點、企業盤活小區公共資源收入一點等方式,解決物業運營成本等問題。



圖片

小結


十四五期間,政策推動物業管理全覆蓋,存量住宅物業管理市場空間被打開。地方國有企業,在這一領域有著天然的切入優勢;但龍頭物企、民營企業也在積極參與到老舊小區改造及物業管理領域中。物業管理全覆蓋,正為行業發展帶來新歷史機遇。


一方面,以老舊小區為主的新增市場,為物業管理行業規模增長帶來發展機遇。政府財政補貼,先嘗后買、菜單式服務提升業主繳費意識,空閑公共空間運營收入等,為老舊小區物業服務收支平衡帶來實現路徑。


另一方面,在具體落地和業務盈利空間上,又仍面臨著種種難點。進一步完善政策配套,例如物業費動態調價機制,加快完善老舊小區專項維修資金制度實操機制等,將是推動政策落地的重要支撐。


圖片


文章來源:克而瑞物管公眾號

分享到:
姓名
*
聯系方式
*
企業名稱
*
提交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富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