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2021年中國物業行業十大熱點現象

發表時間:2022-01-21 10:22

2021年物業行業發展的基本邏輯和屬性沒有發生變化:物企通過FM設施服務、城市服務、公共服務等不斷拓寬服務邊界。

021年中國物業行業十大熱點現象"

2021年,雖然在整體宏觀經濟氣候、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影響之下,物業企業在資本市場上表現不佳,但物業行業發展的基本邏輯和屬性沒有發生變化:物企通過FM設施服務、城市服務、公共服務等不斷拓寬服務邊界;基于社區和家庭場景的社區增值服務發展探索正如火如荼;物業領域的數字化變革開始起步……鑒以往,知未來。本期主題為:“中國物業行業十大熱點現象”。

01 政策:推動物業管理融入基層治理

居住社區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人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物業管理行業立足居住社區,與居民的生活緊密相連,隨著居民對于生活品質越來越重視,尤其是經過疫情的檢驗,物業行業逐漸走到臺前。

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隨著社會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基層治理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國家對于物業行業在基層治理的作用也提出了新要求。今年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規劃、通知等,強調物業管理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

021年中國物業行業十大熱點現象"

跟隨中央指引,各省市在推動物業管理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方面也進行了諸多探索,比如今年4月,成都市發布全國首個物業行業細分領域黨建示范創建導則,從組織領導、陣地建設、能力建設、場景營造、運行機制5個方面推進物業行業黨建標準化、體系化建設,構建“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在此大背景之下,基于物業企業本身具備的下沉服務優勢,再加上中央和地方出臺的各項政策導向,為物業企業參與社會治理打開了巨大的市場空間。物業行業也需要逐漸轉變思路,從單純的服務行業,積極發展成為參與社會治理、國家治理的重要社會力量。

02 政策:規范行業發展,擴展行業邊界

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政策的規范。隨著物業行業從幕后走到了臺前,更加深度的參與到社會服務之中,居民、資本方、政府等對行業關注和要求也越來越高。基于此,今年以來物業行業也受到愈加嚴格的監管。

“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對物業行業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未來行業的發展規劃將持續優化,倒逼企業整頓內部,規范運營。住建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持續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涉及合同、收費、經營活動等各方面的整治要求。中央的政策效應也得到了地方政策的跟隨,各地逐漸跟進完善地方性物業管理條例,比如湖南、北京、杭州等相繼推出了省級、市級的物業管理條例。

021年中國物業行業十大熱點現象"

作為扎根社區的服務提供者,物業具備為居民生活提供多樣化社區服務的先天優勢。為支持行業發展,住建部、中央政法委、中央文明辦等十部委明確鼓勵有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向養老、托幼、家政、文化、健康、房屋經紀、快遞收發等領域延伸。與此同時,商務部、發改委等12部委發布的《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中也鼓勵有條件的物企向養老、托育、家政、郵政快遞、前置倉等領域延伸,推動“物業服務+生活服務“,提升消費便利化、品質化水平。物業行業的邊界得到極大的拓寬和延伸。

03 資本市場:上市物企估值腰斬

近年來,物業企業價值逐漸被挖掘,迎來高估值上市潮,物業企業一上市30倍乃至40倍的市盈率非常常見。商管龍頭華潤萬象生活2020年底初上市估值一度超過100倍。反觀今年上市的物企,市盈率基本上在10倍至20倍,市盈率明顯回落。從總體數據來看,2020年物企上市首日平均PE(TTM)達到47.3倍,進入2021年這一數值降至24。2020年末,物業板塊平均PE為36.9倍,而目前物業板塊市值均值僅為17.5倍,相較2020年降幅52.6%。

021年中國物業行業十大熱點現象"

物企估值大滑坡,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隨著上市物企的增多,在其稀缺性減弱的同時,資本市場對物業行業的認知越來越充分,市場回歸理性。部分知名機構下調行業和企業的評級,物業從原來較高的估值位展現出較強的下跌態勢。第二,由于目前多數地產背景的物企對于母公司的依賴度仍然較高,受地產母公司業績下滑影響,業績的不確定性增加,也造成了其估值下滑。

04 并購:“大魚吃大魚“,交易方式多元化

2021年,物企并購仍然保持較高的熱度,一方面,呈現出“大魚吃大魚“的特征,并購標的從中小型物企、獨立第三方物企向地產旗下物企、頭部企業、上市企業、擬上市物企演變。另一方面,交易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從之前較為單一的現金收購方式到開始探索更多樣的收購方式,如換股等。

021年中國物業行業十大熱點現象"

“大魚吃大魚”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今年受地產融資政策收緊的影響,房企現金流普遍緊張。為緩解流動性壓力,部分房企選擇出售旗下物企,由此引發行業多項重大收并購。例如,碧桂園服務以48.47億元收購藍光嘉寶服務、以100億元收購富力物業、以33億元收購彩生活部分核心資產鄰里樂等。龍湖智慧服務以12.73億元的價格收購億達物業。另外,龍湖智慧服務還收購了九龍倉旗下內地物業公司和河南的楷林商服。

此外,未上市的萬物云也在積極跑馬圈地。9月中旬,三盛集團旗下的伯恩物業正式加入萬物云。伯恩物業是福建地區規模最大的物業企業之一,管理面積超7000萬平方米。而對陽光智博的收購則為行業提供了新的收購思路。陽光城旗下的物業公司陽光智博主動撤回招股書,以換股方式加盟萬物云,即以陽光智博100%股權換取萬物云新增發的4.8%股權。

伴隨著火熱的并購,物企格局也隨之悄然變化,在地產下行的背景之下,物管行業也在加速洗牌。從長遠來看,由于賬面資金的充裕,物管行業收并購仍會進一步加劇,行業馬太效應將愈發凸顯。

05 拓展:提升城市濃度

規模仍然是物業行業現階段的主題,上市物企、準備上市的物企都在擴張。一方面是受資本市場評價體系的影響;另一方面,物企也需要通過搶占市場份額占領先機。目前,多數物業公司擴張的主要目的是擴大管理面積形成規模效應,并優化項目布局,彌補區域與業態不足。但是,從典型物企的城市布局和城市產值來看,規模的擴張并不意味著單城市收入和利潤的增加。對于頭部物企而言,區域城市的覆蓋,各類業態的進入已經基本完成。如何實現規模效應,實現項目協同發展,提升單個城市的產值是下一步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021年中國物業行業十大熱點現象"

實行城市深耕,提高單城市、單片區的項目濃度,是今年值得關注的思路。例如,萬物云推行的“百城千街”,就是為了逐步提升項目密度。萬物云提出,未來三年,包括萬科物業、萬物梁行、萬物云在內的物業板塊將共同完成“百城千街”計劃。目前,萬科物業在全國288條街道3公里半徑的區域物業項目濃度已超過25%,未來發展將聚焦中國100個城市的1000條高濃度街道。碧桂園服務也推出的“城市共生計劃2.0”產品,為城市提供市政服務智慧運營、城市治理精細服務、老舊小區長效管理、城市公共資源及資產經營、社區治理現代化等全場景城市運營數字化解決方案,目的也在于將單個城市的服務內容做全做深,提升項目濃度。

城市布局的濃度決定了如何切入后續的業務創新領域,以及如何組織配套的供應鏈和服務管理。比如社區零售業務,核心在于區域供應鏈的整合,如果區域或城市內沒有達到一定規模,新業務開展將非常困難。因此,企業提升哪些城市的濃度,提升城市哪里的濃度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06 企業:向中小物企賦能

盡管當前行業在加速發展,但市場依然非常分散,目前共有超過20萬家物業公司。據統計,營收在2億元以下的物企數量占比高于95%,由此可見,市場上大量的物企還是中小企業。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既面臨行業共同的問題,又面臨規模不足帶來的特有問題??硕鹞锕苷{研發現,中小物企普遍存在漲價難,人員的選、育、留難,增量項目拓展難等問題;而品牌建設、標準的引領和運營的賦能、科技的助力是中小物業公司關注的重點問題。

目前,行業中部分頭部企業已經在品牌、標準和資源等領域進行了諸多探索:

第一, 共創品牌。行業中有一些頭部企業,已經將企業的品牌向中小物業服務企業進行賦能。如綠城服務聯合中小企業共同成立中物品質聯盟;

第二, 共建標準。頭部企業將企業的標準向外進行輸出。如萬物云形成BPaaS服務流程,面向睿聯盟企業進行輸出;

第三, 共享資源。以開放的心態形成利益共同體,借助行業成熟的資源、共享行業優質服務方的資源。如碧桂園服務的增值服務SAAS平臺,賦能中小物企增值業務創收。

07 人才:高管多樣性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物業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高管、業務骨干的頻繁變動。一方面,行業快速發展,對于管理規范化、標準化的需求提升;另一方面,隨著資本介入行業的程度持續加深,企業對彌補自身經營短板的需求更加強烈,尤其是對諸如社區增值服務、科技類等專業人才需求更加強烈。從典型企業的高管組成來看,一方面是來自于地產公司,一方面則來自于科技、咨詢、物流等其他行業。地產行業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和標準化的管理體系,而科技類人才的加盟則顯示出物業行業人才重心的變化。

021年中國物業行業十大熱點現象"

比如,原字節跳動視覺技術負責人王長虎入職龍湖集團賦能平臺(采取輕量化設置后的龍湖集團總部),以總經理身份負責今年7月新成立的AIoT人工智能引擎團隊,向龍湖集團CEO邵明曉匯報;金地物業聘任阿里副總裁范馳為聯席CEO,負責數字化領域;阿里副總裁、阿里云智聯網首席科學家丁險峰,加入萬物云擔任首席科學家CTO……

互聯網科技公司的中高層人才陸續進入物業管理和空間服務行業,為物業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高管和核心人才來源的多樣化將有利于行業的創新發展,為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思路。

08 城市服務:多維度搶灘新藍海

2017年兩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指明了方向。各省市也相繼出臺相關文件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的落實。2020年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了“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更好的滿足居民需求。而“全面提升城市品質”也被寫進了十四五規劃中。

在城市管理、治理要求不斷提高、深化的背景下,物管公司通過不同方式切入“城市服務”,長期發展空間可期。早在2018年,物企就以不同形式進入這條新賽道。萬科物業橫琴新區“物業城市”項目正式啟動、碧桂園服務推出“城市共生計劃”、保利物業推出“鎮興中國”品牌……

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物企迎來拓展城市服務的高潮,上市物企中目前有近半數企業已經布局城市服務。例如,2021年10月,世茂服務也正式發布城市服務業務發展藍圖,定位“世茂服務城市大管家”。

市政環衛服務是物企試水城市服務的一個主要切入點,不少物企通過收購環衛領域的企業快速切入到環衛行業。

021年中國物業行業十大熱點現象"

老舊小區的改造也是物企切入城市服務的一個渠道。目前,全國老舊小區改造的體量依然很大,完全依靠以政府為主導的準物業管理很不現實;通過引入社會資本的模式,一方面能夠緩解政府財政壓力,另一方面又能讓專業的物業企業參與進來,提升老舊小區的服務品質。例如,宋都服務、萬科等企業已參與其中:

宋都服務在采荷街道引入“金牌管家”服務模式,通過“1+1+N”智慧管理路徑提升物管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同時通過廣告位運營、停車費收取、社區配套用房運營等方式提升運營收入,讓居民享受優質服務的同時,能夠享受到比普通住宅更低的物業費;

萬科物業推出了“友鄰計劃”,探索和社區住戶的共籌共建模式。業主在友鄰市集(通過住這兒app及小程序訪問)的消費金額會按商家返點比例納入 “友鄰計劃”資金池,并用于該社區的更新建設。

021年中國物業行業十大熱點現象"

再者,通過招投標或者與政府或國資成立合資公司,也是落地城市服務項目的重要渠道。

09 智慧物業:頭部科技企業爭相下場

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時代到來,智慧城市建設速度加快,智慧社區普及率隨之不斷提高。智慧物業是智慧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方均在積極推進智慧物業的建設。社區是線下流量的重要入口,在線上流量見頂的情況下,科技企業開始搶占線下入口,紛紛殺入智慧物業領域。

2017年12月22日,騰訊對外發布了智慧社區開放平臺“騰訊海納”“,其將通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連接物業、居民、政府、媒體和社區服務提供方,形成“互聯網+社區”一站式解決方案。同年在12月30日阿里巴巴旗下基于支付寶城市服務開發的便民服務平臺——便民生活服務站也開通了。

021年中國物業行業十大熱點現象"

截至目前,典型頭部智慧科技企業基本上已全部進入物業領域。一方面,它們會研發獨立的物業智慧化產品,比如騰訊企微推出物業通、客戶通產品,金蝶推出我家云;阿里云釘釘推出社區管理功能;另一方面,它們通過與物業企業展開廣泛合作,深化行業布局。

10 服務力: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本質

物業行業歸根到底是服務行業,能否持續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服務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近年來,行業環境的變化為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行業政策不斷完善,監管越發嚴格,資本市場對于物企的服務本質認知越發深刻;另一方面,業委會成立比例越來越高,業主話語權提高,對于“服務”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這就要求,物業企業若想長遠發展,必須從行業本質出發,更加關注服務本身,關注業主對于服務的滿意度?;诖耍硕鹩?020年在行業內首次提出“服務力”概念,來衡量物業企業面向未來的多場景服務綜合能力。服務力是企業面向未來的綜合能力,是根植現在的,也是面向未來的。越來越多企業基于服務力實現業態的突破、管理的突破、經營的突破,依托服務力開辟了嶄新發展圖景。目前,“服務力”已成為業內公認的物企關鍵能力。

“服務力”起于企業對未來的追求,落于企業的經營細節。隨著行業內對于“服務力”認可度和重視度越來越深入,2021年,克而瑞對于服務力研究和滿意度測評繼續下沉:一是觸及到更多中小型物業服務企業;二是從全國下沉到粵港澳、華東、東北、河南、云南、江西、重慶等重點區域和省市;三是從企業進一步下沉至項目,下沉至經營細節,持續推出服務力標桿項目研究。

文章來源:物業大數據官網

分享到:
姓名
*
聯系方式
*
企業名稱
*
提交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富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