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物管行業將步入低速增長時代,未來3年營收增量約5000億元,年均增速在3%-5%之間。其中,基礎服務營收有望增長2565億元,來源于新建增量和存量社會化。增值服務營收有望增長2412億元,近9成增量來源于FM。
物管行業將重回“微利+現金流”模式。據克而瑞物管測算,7成以上物業服務項目凈利率在5%-8%之間,典型頭部及第三方物企凈利率同樣位于5%-10%之間。企業將不斷加強現金流管控,經營性現金或將持續凈流入,應收賬款與營收增速差或將進一步收窄。
企業競爭格局呈“頭部已定,長尾持續”,體現于極少數的頭部物企營收規模能夠突破100億元,反觀營收規模在2000萬元以下的蚊型物企數量則有十余萬家之巨。受惠于國資國企改革不斷推進,國央企有望通過整合做強做優做大,腰部物業猶存躍升的機會。物業服務的本質在于提升滿意度,建議聚焦以下三大原則:其一,投入有效,例如社區增值服務,可以根據業主實際使用頻率,動態調整服務頻率。其二,把握有感服務,關注業主的感受和體驗。其三,緊盯盲點、痛點和癢點,有針對性地提供解決方案。
短期內,資本市場利好大于利空,2024年物業板塊或將繼續筑底盤整。隨著行業不利因素有序出清,2025、2026年物業板塊整體估值有望緩慢回升。
01 營收規模平穩,年均增長3%-5%
未來3年物管行業營收增量約5000億元。物管行業早已告別高增長,步入低速增長時代。2023-2026年,預估物管行業營收規?;驅⒂?8396億元穩步提升至43373億元,凈增長約4977億元,年均增速在3%-5%之間。其中,基礎服務營收規模凈增長約2565億元,增值服務營收規模凈增長約2412億元,基礎服務與增值服務增量相差不大。
基礎服務增量來源新建增量和存量社會化。未來3年,物管行業基礎服務營收增量約2565億元。其中,新建產業園、住宅等業態項目所拉動的基礎服務營收增量約1481億元,占比58%。隨著城市服務、公建等業態物業服務社會化率持續提升,基礎服務營收或將增長1085億元,占比42%。
分業態來看,隨著產業園、住宅、公建、商業、學校、醫院和商務辦公等業態項目大量新建,基礎服務營收規模有望同步增長。例如產業園,基于過往土地成交數據,結合政策規劃指標(工業上樓、用地規劃等)、市場供求指標(供求比、空置率等),預估未來3年新建產業園所拉動的基礎服務營收增量約658億元。又如住宅,基于全國商品住宅銷售及竣工面積增速,預估未來3年新建商品住宅所拉動的基礎服務營收增量約434億元。
與此同時,城市服務、公建、學校和醫院等業態物業服務社會化率猶存較大的提升空間,基礎服務營收增長值得期許。例如城市服務,基于過往社會化率提升情況,預估未來3年城區環衛、農村環衛社會化率分別提升12%和3%,基礎服務總營收有望增長約542億元。又如公建,基于過往社會化率提升情況,預估未來3年公建社會化率提升6%,帶動基礎服務營收增長313億元。
增值服務增量近90%來源于FM。相較而言,社區增值服務毛利率普遍高于基 礎 服 務 , 物 企 均 在 積 極 拓 展 社 區 增 值 業 務 , 期 待 在 收 入 層 面 有 所 突 破 。2023-2026年,預估物管行業社區增值服務營收規?;驅⒂?284億元穩步提升至1554億元,凈增長約270億元。例如社區零售,基于市場競爭狀況、物企能力狀況等因素,推算未來3年社區零售增速約7.3%。又如美居服務,基于新房裝修需求、二手房裝修需求、物企布局情況等因素,綜合推算未來3年美居服務增速約7.8%。
國際IFMA預測中國FM市場規模占GDP比重約1.2%,結合未來3年中國GDP潛在增速,預計到2026年,FM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7318億元,較2023年凈增長約2142億元,FM市場規模增量占物管行業增值服務增量的比重多達89%。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FM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物企也在積極拓展FM業務,意欲分得一杯羹。但由于FM核心目標是通過資產管理的方式,實現物業資產的保值、增值,更為考驗企業的專業服務能力。對于物企而言,只有不斷強化專業服務能力,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搶占FM市場更高的市場份額。
02 行業重回“微利+現金流”模式
早在2020年,由于資本市場給予物業板塊較高估值,物企對于規模訴求尤為迫切。例如2021年,上市物企積極通過物業收并購等方式擴大規模。但隨著地產關聯方暴雷,物業板塊整體估值水平大幅下滑,物企戰略重心轉向有質量的增長,更為關注盈利能力及現金流。
為了測算物管行業盈利能力,挑選物業服務所覆蓋的絕大多數項目。而在城市維度,一線及非一線城市物業服務項目體量略有差異,即一線城市建筑面積低于10萬平方米的項目占比多達71%,非一線城市建面低于15萬平方米的項目占比同樣達到76%。
假設一線城市某在管住宅項目建面為10萬平方米,物業費為4.5元/平方米/月,足額收取物業費45萬元/月。加總計算秩序維護、清潔服務、綠化養護等各項費用支出,預估物業服務總成本約39萬元/月。再扣減6%的稅費2.7萬元/月,預估此項目利潤約3.2萬元/月,凈利率約7.2%。
同理假設非一線城市某在管項目建面為15萬平方米,物業費為2.5元/平方米/月,足額收取物業費37.5萬元/月。而在扣減物業服務成本及稅費后,預估此項目利潤接近2萬元/月,凈利率約5.3%。
鑒于一線城市約有71%的服務項目建面低于10萬平方米,非一線城市也有76%的服務項目建面低于15萬平方米,意味著7成以上項目凈利率在5%-8%之間,真實反映物管行業進入“微利”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物業費收繳率下滑、人工成本上升、項目樓齡提高,物企在收支兩端均面臨較大壓力,凈利率或將持續下滑。
上市物企經營性現金流再次轉負。2022上半年,受地產關聯方暴雷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上市物企經營性現金凈流出均值多達1.48億元。隨著上市物企加強現金流管控,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積極回收現金流,2023年上半年上市物企經營性現金流由負轉正,但在2024年上半年再次轉負,為-0.59億元。
應收賬款增速大于營收增速的企業數量減少。2023年上半年,共計51家上市物企應收賬款增速大于營收增速,未來企業業績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2024年上半年,應收賬款增速大于營收增速的上市企業數量縮減至43家,已然出現改善的趨勢。
應收賬款增速持續小于營收增速。2023年,上市物企應收賬款增速首次低于營收增速,2024年上半年,上市物企應收賬款保持3.6%低速增長,且低于營收增速4.7%,企業主動控制應收賬款的舉措已初見成效。
可以期許的是,物企將加速獨立市場化發展,即積極拓展第三方業務,逐漸降低地產關聯方收入比重。受此影響,應收賬款增速或將持續下滑,經營性現金也將持續凈流入,物企現金流有望進一步改善。
03 頭部格局已定,長尾持續
腰部與頭部企業差距明顯。首先,聚焦在管面積所反映的規?;鶖?。2024年上半年,頭部物企在管面積均值高達5.7億平方米,腰部物企在管面積均值1.7億平方米,足以說明腰部與頭部物企的規?;鶖挡罹嗝黠@。
其次,觀測儲備面積所反映的儲備轉化能力。2024年上半年,頭部物企儲備面積均值多達32.6億平方米,腰部物企儲備面積均值0.5億平方米,說明腰部與頭部物企儲備轉化能力同樣差距明顯。
最后,基于新增第三方在管面積、剩余并購金額兩方面指標衡量企業拓展能力。2024年上半年,頭部物企新增第三方在管面積均值2146萬平方米,腰部物企新增第三方在管面積均值低至586萬平方米。
長尾持續存在。物管行業長期存在數量龐大的尾部企業,依據物管行業劃型標準,從業人員10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5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中小微型物企恰好與非500強物企高度重合。聚焦這類尾部企業,不乏以下三方面的典型特征:其一,成本優勢型,即入市較早的小型優質第三方物企。其二,關系型,涉及單位改制物企、村辦物企、中小開發商關聯物企、后勤社會化物企等。其三,專業服務型,包括學校、醫院等專業條線小型物企,以及專項分包業務承接商等。
分業態來看,在住宅領域,尾部企業重點聚焦低物業費、非百城項目,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據統計,住宅物業費在2元/平方米/月以下的項目占比多達69%,非重點百城住宅項目占比40%,此兩類項目皆是尾部企業主攻市場,預計尾部企業大約占據55%的住宅物業市場份額。
而在非住領域,更是活躍著大批尾部企業,究其原因不乏以下四方面因素:其一,政府采購偏向,200萬以上預留40%給中小企業,200萬以下全部面向中小企業。其二,業態屬性束縛,學校、醫院等業態公共屬性強,供應商穩定性要求更高。其三,地方龍頭盤踞,資源大于能力,頭部物企競爭難。其四,分包邏輯制約,產業園區等細分市場趨于多層分包邏輯,專業公司參與主體多。
原標題:《營收穩增、微利前行,將成物業行業主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