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背景
提到物業數字化,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物業公司。近年來,頭部物業企業都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進行數字化建設。剛剛上市的萬物云,近三年更是投入了七億多元的數字化和智慧化研發。中小型物業公司也大多選用一些專業物業數字化公司開發的軟件App或者微信小程序,但不外乎就以下幾個核心方向:一是內部管理,如報事報修、工單流程、收費催費等;二是對外賣貨,增加收入。目前市面上所有物業公司的App,無一例外,賣貨都是其核心功能。
這從一定程度上為物業公司降本增效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也讓業主和物業公司能更好地溝通和交流,但這也僅能解決短期的問題,長期來看,仍然無法破解物業公司“成本持續上升——服務品質下降——業主不信任——物業費收費難”的問題,更別提物業費漲價了。
而且近幾年,伴隨著物業企業大量走資本路線,“取消物業”的呼聲卻越來越高。其核心本質是,物業管理的數字化僅僅是站在物業公司的角度在考慮問題,對于業主而言,沒有感覺。物業公司總說自己做了很多的事情,總說自己虧損,但是業主只能看到保安和保潔人員,所以才會認為“取消物業公司,自己請幾個保安和保潔人員就行了”。而且對于說虧損的,讓物業公司公布賬目又遮遮掩掩,不敢公布。誰信呢?
所以,物業公司自己關起門來的數字化,根本無法徹底地解決物業公司和業主之間的矛盾。都沒站在業主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怎么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呢?這也是必然不行的。
02 業主自治下的數字化
業主自治下的物業數字化,應立足于小區,以業主為主,圍繞業委會、物業公司、社區、街道、住建等各方,將小區的人、財、物、事、權全面數字化?;卮鹎宄飿I費為什么是那么多、對應的物業服務具體的內容和標準、是否按質按量地執行這幾個問題,消除各方疑慮,做到事事可查詢、人人可監督,而且具有可持續的發展及改進。這是一項非常龐大的系統工程,所以短期而言,筆者認為先做好以下部分數字化,小區的和諧穩定、美好家園夢就能夠基本實現,同時為實現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百姓安居計劃助力。
▊ 服務標準數字化
基于SMART原則(績效指標必須是具體的、可以衡量的、可以達到的、與其他目標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且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將物業管理傳統的“四保一服”每一項服務的服務流程、工作指導、服務時間、服務對象、檢查標準、成本構成都要進行結構化、標準化和數字化處理。有了這些標準,服務內容才可明確,服務質量才能保證,業主監督才有目標,成本核算才有依據。
▊ 服務可定制
服務標準數字化之后,業主就可以像逛“淘寶”一樣,確定需要什么樣的服務及對應的服務等級、服務頻率、服務人員,系統也能自動估算出對應要付出的成本(物業費)。選擇的服務越多、等級越高,對應的價格就越貴,真正實現困擾物業行業多年的質價對等問題,讓業主對不同的物業收費標準有不同的心理預期,減少將來物業糾紛的可能性,也為物業費的定價提供了有力依據,讓行業進入良性循環成為可能。
▊ 服務公開數字化
社區治理學者舒可心老師、周良川老師多次強調“小區事務不應該有秘密,小區治理要公開透明”,這也幾乎是每一個小區治理研究者的共識。但如何才能真正落地?在某個黑漆漆的角落貼幾張沒有明細、沒有憑證、只有匯總數的費用花銷,算不算公開?選聘供應商或物業公司的時候,只公開結果,不公開過程算不算透明?公開透明其實是一個復雜的數字化系統工程,要縱橫兼顧??v向的,要具備連續性,時間上要連續,事件上也要連續。橫向的,人、財、物、事,要全部公開,公開要全面、要無死角。全面公開的數字化就是要實現縱橫兼顧的全面公開,要讓業主可在手機上隨時隨地全面、具體、連續、方便、及時地了解小區的所有信息,從而增加信任,減少質疑。
▊ 設備設施資產數字化
每個企業都會有資產管理,股東對于公司的資產要心中有數。小區也一樣,每個小區的共有資產其實相當龐大,比如配電設備、供水設備、電梯設備、供暖設備、地下管網等,價值動輒幾千萬元甚至數億元。這些本屬于全體業主的資產卻很少有人關心,結果就是這些設施設備長期缺少維護、迅速老化,甚至發生過有些小區資產被物業公司盜賣的情況。就像汽車需要保養一樣,資產也需要維護,設備設施資產數字化就是要對小區的每一項資產建立數字資產卡片,從資產的產生、維護到消亡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讓資產價值最大化的同時,也讓業主對小區的資產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 業委會權力數字化
歷史無數次地證明,權力如果不加約束,一定會走向腐敗。權力數字化,就是要將業委會、物業公司的權力放在陽光下讓全體業主監督。業委會組織的每一次活動、做的每一個決策、簽的每一份合同、蓋的每一個公章,業主都應該能在手機上隨時隨地查看。當一切都在陽光下的時候,“蒼蠅”自然就少了很多。
▊ 業主權力數字化
對于業主來說,選票是最大的權力。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天然地讓投票表決這件事變得異常簡單,動動手指,1分鐘就能參與表決,行使權力。業委會多組織、少決策,將決策權回歸業主,合法合規的同時還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 數字資產主權在小區
在未來,數據就是資產,而這些資產屬于小區、屬于全體業主,而不屬于物業公司,這點非常重要。業主掌握數字資產后,不會再像以前一樣,數據在物業公司手里,拿不到名冊,拿不到資料,處處受限。從此以后,更換物業公司將變得簡單,不滿意就換,從而倒逼物業公司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促進整個行業良性發展,實現“鐵打的小區,流水的物業公司”。
《民法典》已明確規定住宅小區業主大會是自治組織,除了制度建設以外,還需要一套強有力的數字化工具,才有可能真正實現“公開透明和業主決策”的業主自治。這套工具是業主自治模式落地的抓手和前提,缺了它,業主自治將永遠停留在制度層面,永遠是鏡中花、水中月,永遠無法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