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物業數字化變革:新視窗二十年的上下求索發表時間:2023-03-30 14:32 時間進入2023年,智慧社區的概念已經不再需要繁復的解釋。如果你曾經或正在經歷這樣的場景:掃碼/掃臉進入小區,刷卡進入特定樓層,通過電子賬單繳納物業費,家庭報修一鍵安排,那么你已經身處其中。 今天,我們正在經歷的“智慧社區”、“智慧園區”、“智慧物業”,只是物業數字化大潮下的一個進程。這一股數字化浪潮,從改革開放開始走入大眾視野,至少進行了四十年,這其中不乏許多優秀的數字化企業實踐,而其中二十年,就有新視窗不斷探索的足跡。 新視窗的物業數字化探索,都進行了哪些努力?又取得了哪些成果? ![]() 01 物業數字化專家 智慧社區領域優選服務商TOP1 2004年,新視窗社區e家園綜合管理平臺3.0正式上線,這是新視窗進行物業數字化探索的開端。2005年,新視窗社區e家園綜合管理平臺在綠城正式上線應用,奠定了行業大型物業企業的客戶服務的基礎?!靶乱暣吧鐓^e家園綜合管理平臺”就是現在的“新視窗智慧物業管理系統”的前身,是新視窗核心數字化產品之一。 綠城物業,也就是現在的綠城服務,是新視窗持續合作時間最長的用戶之一,自2005年開始與綠城牽手,2010年與綠城物業服務集團成為戰略合作伙伴,至今已合作長達19年。從綠城服務開始,新視窗又先后與南都物業,濱江物業、恒大物業、雅生活、融創、金科、新城悅、永升、正榮、朗詩、融信等數百個行業知名物業企業達成合作,物業上市用戶數量達到22家,十強用戶數量達到6家。 ![]() 02 匠心布局產品群 覆蓋大中小物業產品一體化服務 傳統物業提供“保安、保潔、保綠、保修”這“四?!被A服務,這些服務模式具有“收入模式單一”、“勞動密集型”、“地域相關性高”、“利潤率低”、“風險高”的特點。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深入發展,在物業企業服務的轉型驅動下,物業服務的重點由“物”轉向“人”,由“管理”轉向“服務”。在這樣的前提背景下,萬科提出了“五步一法”、綠城“四保四樂”等服務模式。基于傳統物業服務特點和企業轉型升級需求,新視窗作為物業數字化轉型助手,通過先進技術打造數字化工具與運營平臺,助力物業企業數字化高效管理與運營增值。 ![]() ● 智慧收入群:圍繞物業全場景統一收入管理,以應收中臺為核心的業財稅銀一體化平臺; ● 智慧支出群:針對物業支出費用的全面管理,涵蓋預算、合同支出、招采、集采、物資倉儲、費控管理等產品體系; ● 智慧品控群:從物業項目品質管控出發,涵蓋客服工單、品質巡查等六大系統模塊; ● 智慧服務群:以業主服務為核心的產品群,包含業主平臺、管家易、商城、醫養等智慧服務體系; ● 智慧內控群:圍繞物業基礎內控管理,包含協同辦公、人力資源、全景計劃、項目拓展等產品集群; 技術端,新視窗采用主流的Java技術,先進的企業級互聯網微服務架構,為客戶提供穩定可靠、方便易用、持續更新、易于交付、完全開放的產品; ● 穩定可靠:支持5000個項目的集團型組織,支持5萬人同時在線;支持1000個項目10秒內完成全年收繳率的實時統計;服務器性能實時監控,自動預警,防患于未然; ● 方便易用:產品全面移動化、可視化、免培訓,自學習,一線用戶可快速上手; ● 持續更新:優化升級迭代產品需求、研發測試、版本發布全流程,每兩周迭代更新版本發布,保障客戶使用的產品持續領先; ● 易于交付:積累大量現有系統遷移到新視窗的成功經驗,實現系統的快速無縫遷移,無縫銜接,保障日常業務平滑過渡; 03 多元化整合發展 探索智慧運營商業模式 新視窗長期專注于智慧社區業務,持續定位于物企的數智化轉型助手,為物業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新視窗把物業行業數字化的未來發展分為三大階段:智慧物業-智慧社區-智慧運營;并圍繞這三個階段積極打造數字化工具與運營方案,推進企業高效管理與運營增值。 從智慧物業出發,逐漸延伸至智慧社區、智慧運營,新視窗走出了一條從工具到方案,從管理到運營的多元化發展路徑。2019年,新視窗正式確定“一體三翼”戰略:成立集采、醫養云、生態服務三個事業部成立,幫助物業用戶拓展智慧運營業務。在“一體三翼”模式基礎之上,新視窗打造了四大運營平臺:業主端智慧社區平臺、企微端管家易平臺、供應鏈集采平臺以及智慧醫養爆款分銷平臺;通過以上創新運營平臺方案,整合行業生態資源,驅動業主增值運營。 結 語:新視窗作為行業內探索物業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者,圍繞物業業務管控與運營現狀,率先探索出了從智慧物業-智慧社區-智慧運營的業務發展路徑。通過持續為行業的頭部客戶提供私有云部署的個性化服務,為行業的中長尾企業提供SAAS平臺服務,用爆款分銷、集采、醫養云三大運營平臺服務于整個物業行業,協助物企為業主提供更好的供應鏈和生態服務。新視窗未來發展目標,是希望持續發揮數字化技術優勢,整合行業生態資源,攜手更多物業企業優秀伙伴,共創可持續發展的物業數字化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