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高校后勤智能化應用的價值
▊ 助推后勤提效避險
高校后勤在高校組織框架中體系龐大,人數眾多。傳統的高校后勤服務單純靠人工服務師生,如保安、保潔、綠化、教管等,高校承擔著較高的用工風險。而且從事高校后勤服務的人員年齡偏高,工作效率和學習能力都比較低,服務品質和工作效率堪憂。
隨著高校教育體制的變革,在后勤社會化改革結合大數據時代變遷的背景下,智能化系統及產品的應用成為高校后勤服務賦能的關鍵[1]。一方面,智能化服務相比人工服務具備高效、安全、全時段等特點,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后勤削減人工,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智能化的應用在一些后勤服務領域可以取代人工,如設施設備監管、安全巡查、餐飲服務等方面,不僅可以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還能有效降低因人工操作不當而發生的安全風險。
▊ 推動后勤服務升級
高校師生的滿意度與后勤服務質量息息相關,只有不斷提升高校后勤服務水平,才能為師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加周全的保障。
高校是育人育才的搖籃。近年來,隨著高校教育改革和不斷擴大招生,師生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與后勤服務的矛盾逐漸顯現,高校后勤服務唯有轉型升級才能發揮自身價值。面對龐大的師生群體,高校后勤不能對師生的訴求充耳不聞,利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打造后勤信息化平臺,收集和分析師生的訴求,制訂后勤服務方案,為高校后勤提供解題之策。
此外,高校后勤服務升級還體現在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上,通過智能化平臺的搭建,“互聯網+”后勤服務,如宿舍管理、維修報修、能耗管控等,促進了高校后勤服務范圍的覆蓋和延伸,推動管理形式和管理內容不斷升級[2]。
▊ 改進后勤管理模式
對人、財、物的統籌管理是高校后勤管理的核心內容。傳統的高校后勤服務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對資源的統籌分配能力較低,對師生的需求以及人、財、物的管理缺乏綜合分析和預測能力。
目前,通過智能化應用建立完善的校園一體化管理體系,已然成為了高校后勤管理的發展趨勢。運用網絡信息技術、計算機數據收集及分析、手機App等,推動校園辦公、餐飲、宿管、安保、設施設備監管等管理模式創新。
高校后勤只需要通過遠程監控、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就可以獲取人員、能耗、設備運行狀態、師生訴求等信息,為高校后勤決策提供依據,幫助高校后勤由傳統的管控中心向管服中心轉型,齊抓管理和服務水平,而且提升了工作效率。
02 高校后勤智能化應用的建設思路
▊ 搭建一體化信息平臺
信息化平臺的搭建是高校后勤智能化的基礎,擴大信息化平臺的承載力是實現高校后勤一體化管理的關鍵技術。因此,高校后勤要結合高校運行的基本情況,將所涉及的各種后勤服務應用嵌入信息平臺中,構建起完善的信息化平臺,如校園網、校園App、智慧報修平臺、宿舍管理平臺、能耗管理平臺、教務管理平臺、安全監管平臺等。一體化信息化平臺需要具備強大的信息整合和資源分配能力,包括收集和分析人員信息、設施設備信息、使用者信息等,使管理者透過直觀數據看本質,同時使師生在共享的平臺上獲取滿足自身多樣和個性需求信息。
▊ 打造智能化物聯系統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是打造智慧化高校后勤的“腦白金”。物聯網技術可以實時監測設施設備的運行狀態,并通過報警、標記等信號反饋設施設備的異常狀態,便于高校后勤迅速做出處置。
物聯網技術多用于高校設施設備監控,常見的設備監測、探測、感應前端,將設施設備運行參數通過物聯網信號收集和數據處理中端,傳輸到師生共享平臺或服務器終端。物聯系統還可以通過監測設備的參數,實現故障報警、設備自檢、信號反饋等,并通過遠程控制手段,快速處置突發事件。物聯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實現萬物互聯,將可能的監管內容納入物聯網之中集中管理,而且拉近了人與設備、人與環境管理的距離,實現設施設備和環境管理的智能化。如供電分配實現能耗管控;給排水系統檢測液位、水流及水量;消防自檢及火災報警等,提升了管理的精準性,降低人員管理的誤差。
▊ 強化數據化分析能力
傳統的高校后勤服務品質評價途徑單一,高校人多、事雜、資源廣,傳統的“盯現場”管理方法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就這一問題,智能化系統的數據分析能力可以為高校后勤提供解題思路。
智能化系統通過各平臺、設備、系統等采集數據,對數據加以匯總分析,為高校后勤提供決策依據,并制訂問題解決方案。如針對設施設備反映的問題,制訂維修和保養計劃,延長設施設備的使用壽命,這也是實現高校設施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有效措施[3]。
但大數據分析能力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性,即收集和分析數據的全面性、有效性和可信性,需要高校后勤管理人員具備專業的數據整合分析素養,才能發揮智能化系統的最大效用。
▊ 設計可視化展示平臺
智能化系統的可視化,即管理流程的可視化,既可以為高校內部管理提供最直觀的監管信息,又可以成為高校對外宣傳智能化系統建設的名片。
智能化系統的可視化優點在于可以7×24小時為值班員或管理員提供監管信息,具有全時段和隨時性的特征??梢暬脚_的打造需要互聯網、物聯網的前端和中端緊密聯系,將設備信息、監管情況、故障報警等反饋到可視化投放設備(如顯示器、一體機等)上面,便于高校后勤獲取實況信息,展示智化建設成果。
03 高校后勤智能化的應用場景
▊ 教學輔助
高校是育人育才之地,因此智能化應用最大的功能就是要助力學校培養人才,為高校教學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創新教學形式,為師生提供多場景、多樣化的教學服務。
▊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相較于傳統教室在教學形式上更豐富。傳統教室主要關注教學空間的打造,即滿足師生正常上課的普遍需求。一般的智慧教室包括一體機、電子白板、投屏、音頻處理等功能。隨著遠程教學和資料庫的建設,有的智慧教室還具備課程直播、錄播、云教學、電子資料庫等功能,打破了傳統教室空間上的限制。除這些教學系統外,智慧教室還可以在教室增設智能燈光、空調控制系統,為師生提供舒適的教學環境。
▊教室管理
教室課表管理系統,以教務排課為準,實現教師/課程預約、上課簽到、門禁等功能的一體化聯動。此外,還支持考試、巡考、巡課等功能,減輕教師管理的負擔,專注于教學任務。
▊教學評估
教學評估是提升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智慧化應用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收集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學習行為,結合設備管理和資源使用等情況,為高校后勤在教學保障方面的提升提供優化依據。
▊ 安全管理
高校后勤智能化的應用通過人防與技防的結合,為校園安全管理提供了堅實的屏障。智慧安防系統的應用提升了高校后勤的安防技防水平。校園安全管理一般包括人防和技防。人防是通過安全防范技能和安全管理制度實施的安全管理行為,實施主體是人。而技防主要通過技術手段,對環境進行監管,將異常情況向管理者發出故障、警示、反饋等信號,主要應用有監控系統、消防系統、設施設備監管系統、電子圍欄、車輛道閘等。有的高校還通過建立數據傳輸基站,制訂安全管理方案,操控無人機、機器人巡邏等,提升了安全管理效率。
▊ 便民服務
智能化設備的應用為高校師生多樣性和個性化需求提供了智慧化解決方案。常見的智能便民服務項目有報修系統、智慧衛生間、電子地圖、校園公共信息交互、一卡通充值、點餐等服務。此外,隨著互聯網和物聯網的兼容性發展,面對高校服務群體的特殊性,一些高校逐漸開放無人超市,建設智能實訓室科技館,使用無人駕駛快遞投遞車等,提升師生的學習和生活品質。
高校后勤智能化應用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主要取決于高校師生的需求和互聯網、物聯網的包容性,可以在后勤服務的多領域創新后勤服務形式。但也要不斷提升高校后勤人員對智能化應用的認識、人員的綜合素養以及高校物業智能系統的兼容性,才能最大程度發揮高校后勤智能化應用的作用。
注釋:
[1] 沙德銀,周婷.依托信息技術,創新服務模式,開啟高校智慧后勤新時代[J].經濟師,2016,No.323(01):210-212.
[2] 蒲曉軒.新時期高校后勤管理創新思維[J].中國市場,2021,No.1075(12):109-110.
[3 ]張曼英.物業管理如何引領低碳生活[J].經營與管理,2011(09):16-17.
本文作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王樂天
原文發表于《現代物業》下旬刊2022年11期/總第581期
本文轉載于“看物業”官網,原文來源于“現代物業”,本文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如文章內容或圖片涉及版權,敬請聯系本站刪除。